Tuesday, February 23, 2010

集體回憶的背後


集體回憶這個概念在回歸後的香港特別盛行。 在2002年,香港電台亦曾以「集體回憶」為名製作了一個數集的特輯。 題材由六十年代起,橫跨以後數個年代直到千禧年前。 不同年代的香港人,集成一籌津津樂道的憶述舊事,舊物和舊生活。

還記得看過的其中一集,內容提及到香港過往在公共屋邨的社區生活,每當談到一些眾人都認同的美好回憶時,受訪者們都會興高彩烈,手舞足蹈,場面實是溫馨。 但當眾人的心情從懷緬味道正濃中平伏過來後,在他們面上看到卻是有點不勝唏噓的感覺。

至於那份唏噓之感又是從何而來?依本人見解,那是從集體回憶過程中所產生出來的。 當一眾人的腦海裡湧現著一大堆已往的美好回憶,在懷舊的同時亦察覺到很多寶貴的事物和生活樂趣都已不復再; 有的是被淘汰了,有的是變了質,唏噓的感覺不奇然直湧心頭。

懷舊這一門情操絕非壞事,例如對某一個年代的服飾再次帶入潮流,來一番復古之風,每每能給人驚喜之作。 不過現今的香港人要定期性懷舊其實是一個悲劇,這反映出香港整體社會對於有保留價值的事和物都沒有貫徹始終的信念;最後要經常去從懷舊的過程中去找心靈上的安慰。

這幾天,我看了幾則與港產電影《歲月神偷》相關的新聞, 今我有最大的回應的一則是參與這電影的監製,導演和藝人們都不約而同極力地向政府倡議保留被《歲》片在永利街取景的唐樓群。  雖說社會是要不斷求進,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不合時宜的事和物理應要改進或更新。  不過, 有很多舊事和舊物在社會裡的寶貴價值是無法被取締的。  若果香港政府還不再認真的去正視一些大部份香港人都認同是有價值又有需要保留的事和物, 集體回憶這個概念給香港人所換來的卻只會是一份莫名的傷感情懷。


Bookmark and Share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