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港人自講.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港人自講. Show all posts

Thursday, February 16, 2012

Mr. Henry Tanked



Hong Kong journalists are having a field day today at the expense of Chief Executive Election candidate, Mr. Henry Tang. What happened to Mr. Tang today is solely his own evil doing and he has no one to blame. Mr. Tang has been digging his own grave since he was still a high level official with the Hong Kong SAR government. His cockiness and indifferent attitude towards social inequaility and problems had granted him a lot of negative sentiment from the general public, and he was labeled as one of the most unpopular figures amongst other government officials.

In the past few days, he has been exposed for blatantly and knowingly violating the Housing Authority's Building Ordinance while he was still the Chief Secretary of the HKSAR, and now a candidate for the Chief Executive Election. To make the matter worst, even after being exposed for committing the illegal deed he has continued to deny about it by giving the media and the general public all sorts of moronic excuses, one after another. It is not until tonight where he has finally admitted to the wrong doing, unfortunately he has asked his wife to come out with him and take away all the blames.

What Mr. Henry Tang has done gives him no excuse as a former government official and as a public figure, and he should very well consider withdrawing himself from the Chief Executive Election. From this illegal structure incident at his resident, the citizens of Hong Kong can clearly see through the shady character of him and what a coward he is, and if he really becomes the Chief Executive of Hong Kong then we all know that the end of Hong Kong is inminent.



A coward and a lady.

Tuesday, September 6, 2011

我們的香港, 很荒謬和諷刺 - 深層次矛盾系列 (Paradoxical Series)



這就是我們的香港, 很荒謬和諷刺...

29-6-2011 - "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二十八日午討論新界村屋僭建問題,有鄉村代表稱有三千名原居民到場抗議;警方估計,當日共有一千七百名人士參與抗議。期間部分集會人士情緒激動,尤以當出席會議的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抵達時,有村民向其座駕掟雞蛋,亦有人向到場的立法會議員及官員座駕掟水樽;有村民一度推撞鐵欄。"

6 月 29 日當天, 沒有一個鬧事的新界居民被拘捕。

6-8-2011 - "警務處長曾偉雄今早到屯門區議會,出席會議,兩批團體代表到場,分別支持警方執法及反對警權過大。

民建聯區議員及新界社團聯會等多個團體的代表,今早到場外,支持警方在李克強副總理訪港期間的保安措施,並指摘部分示威者的粗暴行為。"

6-8-2011 - "警務處長曾偉雄說,油尖區重案組正深入調查上星期四,有人衝擊遞補機制諮詢論壇事件,他說有關行為明顯違法,警方已收到舉報,會把不法分子繩之於法。"



Bookmark and Share

Thursday, September 1, 2011

大學雞



有 "小學雞" 當然亦會有 "大學雞", 不過我現在所講的 "大學雞" 並非指人而是指很 "雞" 的大學...今天在科技大學校園內的遇歷,讓我親身體驗到香港高等學府的管理層是如何的差勁無能, 他們懂得的只是向權貴獻媚和輸送利益。

學生們生活上的一齊所需都被大學出賣給了大如泰山的壟斷集團,但可惜的是這些經營經驗豐富的大型超市和食店卻沒有盡力提供服務。百佳超市內的貨架上沒有足夠的貨品,品種亦非常有限,依靠它的學生們就只有逆來順受。大家樂第一天在重新裝修的飯堂內營業,晚市開始時發現沒有水源供應卻選擇繼續賣餐。配餐的飲料欠奉卻沒有預先告知食客,很多人都是落了單付了錢後才恍然大悟。大家樂這個馬虎混賬的營運模式擾嚷了兩個小時之後才有大學的管理人員來了解。我忍不住上前向他們投訴及建議停止售賣, 還給他們說了句 "香港大學就有警察,科技大學就乜都無" 後他們才把大門欄著和推掉正進入的學生食客!

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 大部份學生亦已入住學校宿舍數天, 而科技大學亦非今天才開始辦學的高等學府, 但我的所見所聞就連我這個求學時代沒有資格入讀的劣質學生也看得心寒。



Bookmark and Share

Wednesday, February 2, 2011

一支富貴權霸的簽



本人身居海外多年, 仍得知過往某個農曆新年, 新界紳貴發哥曾代表香港人於車公廟求過簽。 本人不是什麼達官貴人, 但眼見在過往數年香港的仇富問題嚴重, 所以在今天虎年最後一天, 這個年三十晚, 無遂自薦為城中各大豪霸權貴, 如燊哥, 發哥, 誠哥...等等, 求一支簽替他們問自身和家宅。

以下簽文純粹搞嘢, 並無上, 中, 下簽之分, 如有類同, 實屬不幸:

社稷四散如分屍
寧靜從始已不再
前科作孽晚來受
古代聖賢皆道善


Bookmark and Share

Saturday, January 29, 2011

含著金鎖匙受聘



出身在大富之家的小朋友, 一貫都會被喻為含著金鎖匙出世, 但原來在香港工作也能打這個比喻。當然, 不是任何工作都能用上這個比喻, 我所說的這個現象, 發生在聘請外地家傭時就最為明顯。

在香港聘請外地家傭已經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情況已不再只限於大富人家。很多一家數口的小康之家現在都會聘請一位外地家傭, 但由於香港一般的住屋環境普遍都比較狹小, 家傭也被迫要在一個窩居內與僱主共同生活。相比那些受聘於大富人家的外地家傭, 大部份有是住在港島半山, 出入有名貴房車代步; 而且很多都有自己的寢室和廁所, 私人空間可謂十分充裕。

這些在大富人家裡打工的外地家傭, 豈不是含著金鎖匙受聘麼?


Bookmark and Share

Monday, December 20, 2010

"Wrap It Up Now 2010" ("現在收皮 2010")



香港所有市民  拋錨
直選不會嚟臨  拋錨
大家心理準備  拋錨

香港特別行政區  累你拋錨
Hip Hop 查實係打油詩

政府俾人鬧實聽倒佢個名
上網 chit chat 可以小臭曾蔭權
估唔都 MC Jin 同特首都坐埋一條船

玩 Hip hop  其實好撚怪
Rap 中文係好難聽 不如叫佢去食蕉

今年聖誕你攪撚錯
香港人見倒個政府就好難過
聖誕老人知你幾仆街
瀨個鞋底 belongs to bow tie
政府從來無理過港人個 wish list
Either way I'm very disappointed

香港所有市民  拋錨
直選不會嚟臨  拋錨
大家心理準備  拋錨

睇倒香港未來已經好想哭
政府還要將呢條片擺上 Facebook
咦 佢哋話特首都會玩 Facebook
所有年青人都話 WTF (Welcome To Facebook)

MC Jin 你擺明辨代表
返咗嚟香港兩年都要俾人小
香港政府推行 334
所有學生都俾佢玩膠死
老師家長都洩晒氣

忽然去同政府做場戲
What is the fuck MC Jin
Hong Kong 人問你係咪著咗 Law Lee Jeans?


Bookmark and Share

Tuesday, November 16, 2010

人民英雄 - 多啦A夢



童年時代也經過熱愛翻閱日本漫畫的時期, 而"叮噹", 現稱 "多啦A夢", 是其中一個喜愛的漫畫主角。  在"多啦A夢"的百寶袋中有幾件法寶更是我朝思夜夢在現實生活能擁有的, 如"電腦鉛筆", "記憶麵包", 因為它們都是一個懶惰讀書和成績又差的學生的救星。

今次回港, 發覺"多啦A夢"已由漫畫主角晉升為香港人生活裡的代言人。 在自己所住的屋苑升降機內貼有以"多啦A夢"作卡通插圖的電機工程署的"電梯安全使用守則"。 電視上有個漁護處行山安全廣告和百佳超市的貨品宣傳廣告也用了為"多啦A夢"配音多年的林保全先生作旁白, 這個也令人勾起了對"多啦A夢"的回憶。 最近從美孚港鐡站轉車到西鐡線時, 經過在站內開設的連鎖時裝店, Belano, 也看見它們推出了一系列以"多啦A夢"作印花的上衣。 心想, 在香港的華人社會裡, "多啦A夢"才是真正的人民英雄!

人民英雄 - 多啦A夢



Bookmark and Share

Wednesday, November 10, 2010

共患難, 不能共富貴



2003 年的沙士事件, 香港變為疫埠, 全港經濟陷入低潮, 對從商的打擊甚大, 由其是飲食業。 我當年並不再港, 不能再加以評論, 但在香港新聞網站看到有關香港人如何團結去面對沙士時期的新聞, 也會使我對身為香港人而振奮和自豪。

2008 年底, 全球被美國的次按問題影響, 捲入了金融海潚, 香港亦不能幸免。 全港經濟瀟條, 飲食業再次經歷沉重的影響。 往後一年多, 香港新聞網站也有報導很多老闆和員工如何並肩去共渡難關, 如減薪...等等。

2010 年初, 香港慢慢的從金融海潚中回復過來, 股市和地產市場的快速復甦更加令很多香港人又富有起來。 人們有錢了, 出外飲食娛樂也開始頻密, 飲食業也自然大大受惠。 樓市暢旺, 市面一片繁華景象。

回到今天, 特區政府終於定出最低工資, 一個微不足道的價位, $28。 今夜乘西鐡回家途中, 車廂內頻頻播出商界就最低工資作出的回應; 其中一個回應是商界預期在最低工資實施後, 有很多商舖, 由其是大集團將會由盈轉虧, 而且亦可能因此要栽員。 聽到這個後, 我徹底體會到香港商業社會那種只會共患難, 不能共富貴的可惡態度


Bookmark and Share

Monday, September 27, 2010

分析天水圍



天水圍不悲情, 但很困窘納悶...

今趟回港時間充裕, 有機會在現居住的天水圍區內四處逛逛, 去認識一下這個位於新界西的新市鎮。 星期六中午食過晏晝飯後我選擇走到在區內多個以"天"字名命的公共屋邨屋苑看看, 如"天耀邨", "天恒邨"...等等。

天水圍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邊緣化城市。天水圍這個城市被縱橫交錯的多線行車路重重包圍著, 往來屋苑之間要靠行人天橋接駁。走進屋苑, 看見邨民稀來壤往, 我感覺不倒半點的悲情, 但那種困窘納悶的感覺卻直湧心頭。 各大公共屋苑被有規劃的去隔離, 每個屋苑都自成一角; 各屋苑擁有自己的商場和設施, 自給自足。 在叢叢高聳的大樓間, 被架著的行人道連接起。 由於每個屋苑所佔面積很大, 有蓋遮頂的行人道又迂迴曲折, 各座的大廈入口又非常相似, 個人頓時感覺像走入了一個沒有出口的迷宮!



Bookmark and Share

Friday, September 3, 2010

庚寅年秋題



芝城步入九月份
旻天未幾已漸黑
輕風吹來覺微涼
綠葉瞬間變紅黃
秋蟬鳴得響又亮
歸途之音蕩迴腸
問公何有想成敗
明年之春畫自解


Bookmark and Share

Tuesday, June 22, 2010

一鋪清袋


阿爺真厲害!   以一個在半推半就下而改良了的 2012 政改方案, 就足以把數個在香港成立了超愈二十多年的民間政黨分化了...不竟, 阿爺的江山是靠權力鬥爭, 政治批鬥打回來的。

阿爺以往多番提醒港人要解決深層次矛盾, 在另一邊廂卻又勒令一班特衰正苦的高官禽獸出來大叫宣傳口號; 最終 一句 "起錨", 便把全港上下大小陣營攪得陣腳大亂。 華叔變軟, 馬田嚷退黨, 癲狗玩貼紙, 八十後紮晒馬, 香港公安紮晒鐡馬...

港人在未來的民主路上, 要抗爭到底還是要與阿爺尋求共識實在是見仁見智。 可是從這次 2012 政改方案所引身出來的多宗事件來看,  港人和多個政黨在回歸前後所儲起的政治本錢已給阿爺一鋪清袋!

Bookmark and Share

Wednesday, May 5, 2010

世界之窗 (Window To The World) - 深層次矛盾系列 (Paradoxical Series)


2010上海世界博覽會讓每位進塲的中國人足不出戶也能
看 遍天下; 與此同時,在世界博覽會會塲內外某些中國人的劣質醜態亦讓 他們足不出戶也能被全世界譏諷。

The 2010 Shanghai World Expo allows many Chinese visitors to see the World without leaving China; on the same token, the disgraceful social etiquette displayed by some Chinese visitors allows the World to ridicule without visiting China.

Bookmark and Share

Tuesday, May 4, 2010

自由市場經濟 - 深層次矛盾系列 (Paradoxical Series)


香港地產發展商壟斷樓房地產市場,卻大條道理提倡樓市價格 應由自由經濟市場釐定,這個真是令人費解的深層次矛盾?!!

Bookmark and Share

Saturday, March 20, 2010

牛柏葉隨想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319/4/h3ky.html
"嘉湖海逸酒店滿庭芳海鮮火鍋酒家"

看過以上這段有關「搞笑」英文菜單翻譯的新聞,我深深體會到 香港與中國大陸已經徹底,正式的接軌了!

我認為,香港突衰正苦在一月底時通過撥款六百六十九億去興 建的港深廣高速鐵路已經不套用了。要把香港和中國大陸的 距離拉得更近,只須讓兩地的英語和文法的水平看齊就是。 另外的一個想法,就是找來多名叫 Albert Yip 的人作文化親善大使,藉此增加中港兩地的關係,減少社會裡的深層矛盾。

香港的八十後,若然突衰正苦真的採納我以上的提議取消興建 高鐵,你們便少了一個抗爭的理由。 你們也無必要到立法會大樓門外衝擊香港公安架設的鐵馬了。 但是若果你們堅持要抗爭到底,我提議你們的下一個抗爭課題就是「捍衛香港本土中文文化和提高香港學生的英語水平」。 如果有些八十後又認為要有肉體搏鬥的抗爭才能達到目的的話,那麼你們的下一個衝擊香港公安鐵馬的戰場就應該是全港各大小傳媒的總部和教育局的門外,而不是立法會了。


Bookmark and Share

Thursday, March 18, 2010

跟紅頂白



原文取自本人於, January 12, 2008, 在 Facebook 上發表的一篇 Note

"跟紅頂白" 這四個字通常被用於娛樂圈, 用來形容圈中人在當紅時如何受愛戴吹捧, 但過氣後又如何受冷落遺棄的境況。

其實, 本人在年幼時已深諳這個人間冷暖的道理。 老實講, "跟紅頂白" 這個情況在童真的世界裏, 要比成人世界的更加冷酷無情。 最基本的是成年人還懂得裝假面具, 今被遺棄的人會好過一點。

在成人世界裏, 若要避免受這問題的侵擾, 就是要保持一個 "中庸之道" 的做人態度。

香港社會的風氣, 可惜每每都與這個做人道理背道而馳...


Bookmark and Share

宏觀 [志雲飯局]



上週,前毛記大紅人志雲被廉記捉去飲咖啡,「志雲飯局」頓 時變了「志雲冰室」。事件雖已發生愈一週,有關的新聞已 經可以說是「志雲爛熟」,但娛樂新聞永遠有其炒作價值, 更何況這次的主角是一位可能有一百萬人都憎厭的公眾人物 的故事。 這個新聞題材也為我帶來如洪水般的思潮,所以我也決定發文 一章來湊一湊熱鬧。

「志雲冰室」發生當天,我從網上報章的圖片看到被捕時「志 雲木獨」的一面。而在面薄(Facebook) 上亦有人即時成立群組 (祝賀電視廣播有限公司電視廣播業務總經理陳志雲先生被廉政公署拘捕) 來把這位前度大紅人揶揄一番。毛記要踢「志雲出局」可以說是「志雲定局」。 據某些傳媒引述,毛記的最高領導人亦下令要誅「志雲九族」,令到一些曾經跟隨這位意氣風發,位高權重的風頭躉的「志雲下屬」頓失靠山,星途堪慮。

又據某些傳媒報導,在「志雲扮熟」期間,很多「志雲下屬」 為免得罪這位高層當紅炸子雞, 因害怕有被雪藏的可能, 都甘願接下被壓價的外判演出項目。 另外,有些不願與「志雲扮熟」的藝人亦因此而被毛記封殺。顯然, 若果要在毛記這個工仔箱內作業, 很多藝人都甘願被欺壓或附和應從。除了有汲及貪污行為之嫌, 有傳媒報導更說事件實則是一個有組織性的「志雲騙局」, 用意是搶毛記生意把所得利益與黨羽飽私中囊。 有關志雲被捉去飲咖啡的事件仍被有關當局調查中, 所以會否因此令「志雲入獄」仍是未知之數?

最後,上述雖然只是一單汁味豐富的香港娛樂新聞,但在一個 比較宏觀的角度去看, 從「志雲飯局」反映出跟紅頂白,畏懼權勢,盲目附從的風氣, 也正是中國社會由來已久和當今香港現況的一個很實在的寫照。 在中國社會裡, 揮舞大旗手執令箭的人每每都會被權力充昏頭腦, 繼而濫用其所授予的權利以共謀私。 而在當今香港的特區政府和政治圈子裡, 跟紅頂白,畏懼權勢, 盲目附從的高官政黨政客更是如流沙星數,慘不堪言!


Bookmark and Share

Monday, March 8, 2010

破襪的啟示



最近幾個月,抽屜裡的多雙襪子都不約而同在同一位置, 腳踭位處破爛了。 襪子破爛本身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從某個角度上我想到人生的歷練與襪子的破爛原因有著點滴的微妙關係。

破爛的襪子中有上班穿的,也有平時配搭便服穿的,在邏輯上,上班穿的襪子在破爛的速度理應比便服穿的快。 一個成年人在學成後,若依從社會定律找得工作一大輩子都應該會是花在事業上。 一個星期五天的工作,上班的襪子被穿著的比例也比便服穿的次數為多。 又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的步伐也從年少時的步履輕盈變為沈重,襪子磨損的速度也必然加劇, 那是因為在工作上要面對和肩負的責任也日益增加。

在工作以外,若果隨著人生定律而去成家立室,日常的生活也可能因此而變得繁重。 工餘後和週末可能都要經常外出,為家人和家中事務四處奔走,便服穿的襪子的磨損速度也可能因此而增加了。

不過, 襪子真正破爛的原因還是有很多的。 恆久不爛的襪子可能是因為用料上乘而抵受得起磨損,但那也可能是穿著者蹉跎了歲月,在人生或前途上寸步不移,所以襪子可以毫無破損。 當然,容易破爛的襪子很大的機會都是因為質料差劣,經不起沈重步伐而被快速磨蝕。

在我的個案上,更新襪子是必然的, 而在選購新襪子時我也要確保它們要舒適合身和質料上乘。 我不想新買回來的襪子會很快被磨蝕而破爛,因我知道在未來的歲月裡我所作出的每一步是將會更加沈重, 而隨著年紀的增長,我的歲月更加是不可以被蹉跎。

Bookmark and Share

Wednesday, February 24, 2010

港人自講



我是一個在年半多便正式踏入中年的男人, 生活在與香港發生的大小事都無關痛癢的外地,卻要在互聯
網上的社交網絡平台裡,不分晝夜地去批判香港政府和要在香港生活付出的香港人的不是,去捍衛一些被香港人忽略和漠視的香港特有文化。 有時更會因為個人堅持的思維而作出倔拙的言論,把人家的腳面踩個正著。 像我這個平庸的異地港人,整天在高談濶調去發表自己愛國愛港的理念,自彈自唱,我反思自問港人自講有甚麼價值何言?

在香港出生成長的我,小時候雖就讀名校卻學業無成,在校外亦無所貢獻。 最終在六四事件之後的炎夏離港遠負北美,一別廿載。 間中也有回港的時候,但在實際生活上可說是已完全跟香港脫節。 我沒有親身見證九七回歸,沒有與香港人一同經歷慘痛的禽流感和沙士 (SARS) 瘟疫的艱險日子,生活沒有被特區政府的歪政波及...等等。 雖然我身居外地但根是祖植香港,每當我想起自己曾經是在七,八十年代的香港光輝歲月裡成長的一個香港人時, 我會感到很自豪!

所以,就算要我拋頭顱灑熱血...對不起,我有點冲昏了頭腦,誇張了!所以,就算要我永世與香港隔別,我對香港的情懷卻是永世不變!

以上這個就是港人自講的價值,不折不扣。
 

Bookmark and Share

Tuesday, February 23, 2010

集體回憶的背後


集體回憶這個概念在回歸後的香港特別盛行。 在2002年,香港電台亦曾以「集體回憶」為名製作了一個數集的特輯。 題材由六十年代起,橫跨以後數個年代直到千禧年前。 不同年代的香港人,集成一籌津津樂道的憶述舊事,舊物和舊生活。

還記得看過的其中一集,內容提及到香港過往在公共屋邨的社區生活,每當談到一些眾人都認同的美好回憶時,受訪者們都會興高彩烈,手舞足蹈,場面實是溫馨。 但當眾人的心情從懷緬味道正濃中平伏過來後,在他們面上看到卻是有點不勝唏噓的感覺。

至於那份唏噓之感又是從何而來?依本人見解,那是從集體回憶過程中所產生出來的。 當一眾人的腦海裡湧現著一大堆已往的美好回憶,在懷舊的同時亦察覺到很多寶貴的事物和生活樂趣都已不復再; 有的是被淘汰了,有的是變了質,唏噓的感覺不奇然直湧心頭。

懷舊這一門情操絕非壞事,例如對某一個年代的服飾再次帶入潮流,來一番復古之風,每每能給人驚喜之作。 不過現今的香港人要定期性懷舊其實是一個悲劇,這反映出香港整體社會對於有保留價值的事和物都沒有貫徹始終的信念;最後要經常去從懷舊的過程中去找心靈上的安慰。

這幾天,我看了幾則與港產電影《歲月神偷》相關的新聞, 今我有最大的回應的一則是參與這電影的監製,導演和藝人們都不約而同極力地向政府倡議保留被《歲》片在永利街取景的唐樓群。  雖說社會是要不斷求進,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不合時宜的事和物理應要改進或更新。  不過, 有很多舊事和舊物在社會裡的寶貴價值是無法被取締的。  若果香港政府還不再認真的去正視一些大部份香港人都認同是有價值又有需要保留的事和物, 集體回憶這個概念給香港人所換來的卻只會是一份莫名的傷感情懷。


Bookmark and Share

Tuesday, February 9, 2010

說英語的填鴨


香港是一個國際大都會,從開埠至今已是一個華洋共處之地。 殖民地時代,英語被例為第一法定語文,但中文也沒有被忽略或淘汰,政府的明文法律和通告文書都有中英版本。

回顧過去,在中英談判回歸香港開始後, 有一個看上很有道理但又難理解的古怪現象慢慢在香港成形。 而在回歸以後,這古怪現象的擴散就愈是厲害! 在揭開那個古怪現象的面紗前,容許我花一點篇幅去說一說那一個是道理,那一個是難理解!

無錯,廣東話不是國際語言,所以就算在華人社會尤其是在香港這個外資公司林立的國際商業大都市,要有競爭能力和上位就絕對要懂英語。而且英語的對答和寫作能力程度往往決定了一個員工在外資公司的前途。 要學好英語,我也認同這是個道理。

在以往的每一個年代,若果有經過香港教育制度洗禮的香港華人都有機會學習英語。 但在日常生活中,香港華人仍然會使用廣東話交談,所以即使沒有受過英語教育的都能完全明白溝通。 說到底,香港整體而言都是一個以華人為主的社會。 若果一個土生土長,祖宗十八代都是以廣東話為母語的香港人要其在香港出生成長的下一代子女只懂說英語,這個實在是很難理解!

長篇大論一番後,我所指的古怪現象也呼之欲出, 那就是愈來愈多黃皮膚黑頭髮的香港華人小朋友,都被他們的父母慕名地送到全港各大小國際學校去就讀。 從幼兒園開始,天真瀾漫的華人小朋友每天在外籍教師的領導下,學習和聆聽歐美兒歌和兒童故事。無論在課堂或是在家裡都只有用英語對答。 老實說,人家家長想怎樣培育自己的子女我管不到,可是眼見一眾有知識的香港人也漠視自己的文化,繼而讓在香港生活的下一代也徹底與普羅大眾的廣東話文化完全脫節,又實在令我不吐不快。

最後,看過星期日一單令人痛心的倫常慘劇,一名母親因四歲半大女兒不能入讀國際學校而與夫爭拗,最後把女兒從西九龍中心高處掟下,自己亦跟隨跳下而死去。 香港的教育制度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差是毋庸置疑的,但為了做不成說英語的填鴨而棄掉生命,那又是否值得呢?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207/4/ghqh.html


Bookmark and Share